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发挥劳模工匠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日前,“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王建平劳模创新工作室”交流座谈会在市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基地召开,进一步深化“党建强引领、联建聚合力”理念,创新构建“党建搭台、业务唱戏、跨域联动”融合模式,强化组织联建、深化资源整合、聚焦项目攻坚、优化服务联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劳模示范引领、赋能乡村振兴、驱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为工作室高效运行与持续创新注入澎湃的红色动能。
筑牢组织堡垒,搭建跨域联动“党建大平台”
坚持组织先行,以工作室党员劳模和技术骨干为核心,联合市总工会、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联盟企业、示范基地等党组织,打破部门壁垒,织密建强联动体系,将组织生活嵌入项目研讨、技术攻关一线,确保工作室发展方向始终与党的方针政策同频共振。突出先锋示范,设立“党员先锋岗”和“劳模责任区”,明确苗种启育、技术赋能、生态防控、质安护航四个“先锋队”的党员负责人。通过开展劳模创新工作服务小组授旗仪式,进一步强化党员身份标识,激励党员劳模在种业攻关、尾水治理、病害防控等“卡脖子”难题中冲锋在前。深耕阵地建设,厚植一线红色根基。以“先锋工匠工作坊”为阵地,打造“田间党建课堂”。组织党员技术骨干定期驻点,开展“红色技术传帮带”,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先进养殖技术同步传授,培育爱农业、懂技术、讲奉献的“红匠”新农人。
聚焦中心任务,唱响服务发展“业务主旋律”
党建领航攻坚,驱动核心技术突破。将省“劳模工匠助企行”揭榜挂帅项目(内湾网箱大黄鱼品质提升)作为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标杆工程。组建“党员+劳模+专家”突击队,围绕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研发、脂质代谢调控等核心环节攻坚。链上党建赋能,贯通产业振兴脉络。围绕“大黄鱼产业链品质提升”乡村振兴项目,构建 “党建+全产业链”服务链。组织党员技术骨干下沉象山养殖基地、芳好食品加工厂等节点,在苗种繁育、病害防控、加工研发等环节提供“红色护航”,推动组织覆盖与产业延伸同步。标准引领担当,抢占行业创新高地。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诊断方法》国标修订和《鲤春病毒血症诊断方法》国标申报列为“党员先锋工程”。成立标准研制临时党小组,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党员专家协同攻关,以党建凝聚跨领域智慧,抢占行业制高点,体现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
深化跨域协同,激活乡村振兴“联动新引擎”
联盟聚力破题,共解产业发展瓶颈。发挥乡村振兴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平台作用,聚焦稻渔种养推广、尾水治理增效等区域共性难题,组织跨区域、跨行业党员技术骨干“会诊”,形成资源清单与需求清单精准对接。下沉服务为民,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深化“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将高温季节技术帮扶、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服务承诺纳入党员承诺践诺内容。组织党员先锋队深入养殖塘头、加工车间,开展“零距离”技术帮扶,解决渔民急难愁盼。机制保障长效,激发创新内生动力。开展“党建+工作室”双考核机制,将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产业成效、人才培养作为评价党支部和党员的重要指标。探索党员创新激励机制,对年度认定的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给予政策、资金上倾斜支持,形成党建引领下工作室提质增效的长效动力。
以党建“红线”穿起跨域联动“千条线”,以党员先锋点燃劳模创新“强引擎”。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劳模创新工作室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党建搭台、业务唱戏、跨域联动”模式,让党旗在种业振兴的实验室里高高飘扬,在稻渔共生的田野上熠熠生辉,在品质跃升的产业链中灼灼闪耀,为奋力书写渔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宁波篇章贡献力量!(市农业农村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