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中有个片段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副场景,渔夫们在收获的季节开始捕鱼,把网孔拉大,只捕5年以上的大鱼,有意将两公斤以下的小鱼作为漏网之鱼,以保证明年的好收成。从经济学上来看,我们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百姓是靠天吃饭的,因此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之下,农民只能防患于未然,万事留有余地,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的“忧患意识”!
因此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便是: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强调的,“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忧患意识需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因此从远古时期开始,人们就对大自然存有敬畏之心,《韩非子·内储说》中提到“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指乱扔垃圾于街道上的人会受到断手的严重惩罚,这就从侧面反映了古代帝王为了国家长治久安,很早便树立了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并且付诸于法律得以实行。而随着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垃圾产生量的日益增多缺导致环境问题愈发严重,最近热议的话题:杭州填埋场里垃圾厚度达到100多米,日产垃圾1.2万吨,三到四年就能填满西湖,试问各位,看到这些景象和可怕的数字背后所引发的惴惴不安的恐慌感从何而来?是从我们每个中国人对自己生活家园的未来担忧而来,其实早在2013年,宁波便开始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成为全国第一个系统开展该项工作的城市,从《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落地到三厂六站的建立再到社区参与、全民动员,这一切都离不开每位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和我们全体宁波人民的共同参与,而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郑书记的重要批示要求,宁波打造了“以党建为引领”的特色垃圾分类样板,在市直机关2416个党组织内部开展了动员培训,38000多名党员干部率先示范、知行合一,带动了全市范围内的垃圾分类“新时尚”。因此我相信只要人人坚持并心怀警惕,一定能打破困局,让子孙后代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
忧患意识需要顺势而为、乘势而进。古人云: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指的是聪明有远见的人会在合适的时侯顺应当下形势,做出判断并有所作为。再看到现如今,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在经济繁荣的同时,各种“城市病”凸显,2017年习总书记两次谈到城市发展时点了“绣花”,绣花的“精细”作用越发显得重要了!因此宁波紧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以“六争攻坚”为引领,顺势而为、乘势而进,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主线,用一流的品质打造一流的城市。最近开车的朋友们不知道有没有观察到,我们机场路高架上的月季绿化带可是成了朋友圈的“网红”,甚至有的朋友放话说“堵车不堵心,要堵就堵在高架上。”其实啊,这是我们绿化部门在中心城区开展的花卉特色道路改建项目,其中通途路高架、青林渡路、大庆南路以月季为主题打造的迎宾带,真正成了“确认过眼神,就是你要的景啦”,像这样的品质提升工程还有很多,比如时尚花漾街区、中山路养护一体化、夜间景观提升等等,旨在打造老百姓喜爱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忧患意识需要勇挑重担、敢于奉献。忧患意识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刻在骨子里的,但是在忧患意识的前提下,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处事方法,放在古代来讲,像陶渊明选择了解甲归田,屈原选择了以身殉国,而范仲淹那,却选择了直面问题,勇于担当,那么我们再说到现如今,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会“忧自己”,我们会在乎冷暖、关心家人、担忧前途;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会“忧党”、“忧国”、“忧民”,我们会关心城市发展、关注民生问题,关爱弱势群体,这么多“忧”的背后就承载在我们需要担起什么,我们可以奉献什么,比如平日里,我们可以“行走甬城,马路办公”解决每一个城市顽疾;我们可以用最美丽的城市灯光秀,让每位游客感受“三江越夜越美丽”的内涵,呈现古往今来美好的宁波城市形象;我们还可以提供“爱心冰箱”、献上“爱心姜茶”为这个城市“献”上最温暖的文明底色;在困难和风险来临时,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帮助失踪七小时的老人回到家人身边;我们可以在雨雪冰冻时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我们还可以在灾后恢复城市整洁、重现城市风貌,其实我们可以做的实在是太多了,只要你知道这个城市需要什么,你就可以扛起这份责任,奉献着我们微弱的力量,我相信这大概就是担当精神了吧!
担当精神和忧患意识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人民族,都是至关重要的。正如我们普通党员,不忘初心,心怀忧患,才能与时俱进,继续前行,正如我们党,把担当精神和忧患意识融入到党的建设和发展的骨髓血脉中去,才能真正走上复兴之路,走进 “中国梦”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