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中央一再要求,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四风”问题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既是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如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笔者结合实际,如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谈点认识。
一、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党组织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进行思想斗争的有力武器,也是维护团结、增进团结的有效方式。在新形势、新挑战和新考验面前,我们党展示了蓬勃生机与活力,党内政治生活总体上是正常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好的。但在现实的党内组织生活中,一些单位存着表扬容易批评难,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不起来等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我批评泛泛而论,没有重点。有的党员在进行自我批评的时候,泛泛而谈,天马行空,只说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小问题,轻描淡写的说一下,不敢也不愿意揭露自己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有的党员在进行自我批评的时候,虽然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突出问题,但说完问题之后,却要为自己找一些客观原因掩饰一番,意在说明自己存在问题是有原因的、是应该的甚至是理所当然的。二是批评同志蜻蜓点水,不触本质。有的自我批评多少还能说出一些问题,但同志间相互批评的时候,大都缄口不言,沉默无语。有些党员,甚至都不清楚别的同志存在什么问题,即便发言,也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蒙混过关,触及不到问题的本质,达不到应有的批评效果。三是躲躲闪闪,不敢批评。有的担心给别人提意见,捅了人家痛处日后共事伤感情;下级批评领导怕危及提升;上级批评下级怕丢掉选票等等。从而导致一些单位民主生活会往往是唱赞歌多,“多栽花、少栽刺”,你好我好大家好现象。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党性观念淡化。在当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圈,一些党员干部讲义气取代了党性,利益取代了原则,顺应着社会的不良风气,导致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放弃党性原则,对上级道恭维话,与同级讲过年话,跟下级说表扬话,自我批评轻描淡写,批评别人无棱角,只谈希望,不触及灵魂。二是思想认识偏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之所以难,难就难在脑中有误区,心中有杂念。部分党员认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在走形式、过过场,太认真了可能会影响党内团结的氛围。因此,少数党员批评同志用委婉措辞,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甚至把批评庸俗化。有些同志之所以不敢、不愿批评别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上有顾虑,怕得罪人,影响自己日后工作的开展。三是个人主义和好人主义作怪。有的同志为人情所困、为关系所累、为利益所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应有的批评锋芒,其深层的原因,就在于信奉明哲保身的庸俗人生哲学。有的不负责任乱发表议论,当面不说,会上不讲,背后评论;有的表里不一,会上“虚心接受”,会后我行我素;还有的个人至上,“老虎屁股摸不得”。
二、如何开展好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思考
上述不正常的党内组织生活现象,以至于这个“利器”在一些地方变成“钝器”,危害极大,它涣散了党的组织,损害了党内团结,助长了党内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的滋生,将危害党的执政地位。要处理好这些问题,正确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聚焦清扫“四风”,以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规定为切入点,认真排查问题,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担当、一种坚守,使党员干部增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正气、勇气、锐气,荡涤作风之弊、扫除行为之垢。
(一)要有为公的正气,从增进团结、提升素质、推进工作的高度认识批评与自我批评。
风气好,关键在导向。树立一心为公,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正确导向,积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正能量,树立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新风尚。
1.以增强团结和谐为着力点。要提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认识,批评的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目的是“改造思想,增进团结”。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统一思想、增进团结的重要手段和工作举措,坚决防止掺杂个人恩怨、搞诬陷攻击泄私愤等破坏团结的现象发生,真诚地提出问题,真心地帮助改正,班子会更团结,队伍会更和谐,实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2.以提升党员素质为立足点。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是一种理论上再学习、思想上再提高、党性上再煅练的具体方式。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出以公心,胸怀坦荡,实事求是,以平等身份与被批评者探讨问题,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既指出缺点错误又提出改进建议,既指出存在问题又提出解决办法,在认识、改正错误过程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使思想和行为受到“洗礼”,从而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强化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3.以推动工作为归宿点。要着眼于党和人民的利益,真正从党的事业出发,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从关心爱护同志出发,看待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抓住教育实践活动这一契机,努力解开要不要、敢不敢、会不会的思想“扣子”,有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有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有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及时发现错误,勇于纠正错误,主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思想和行为受到“洗礼”,从而达到互相帮助、增进团结、促进工作的效果。
(二)要有十足的胆气,以不怕亮丑、敢于交锋、诚心以待的气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自己的问题,自己查找、自己解决最有触动。能否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是衡量有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勇气的试金石。
一是敢于自我揭短亮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有缺点毛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以致“小疾”成“大病”,“小错”积“大恶”,后悔终生。所以,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要不遮遮掩掩,不讳疾忌医,不回避矛盾,主动把自己的缺点摆出来,把毛病挑出来。特别是书记、副书记要带头揭短亮丑,以自身行动带动和影响班子成员,让他人放下私心杂念,真正查找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营造良好的“批评”氛围。
二是实事求是批评他人。这就需要我们有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有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把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束缚、一种负担。批评他人过程中既要实事求是客观地指出他人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不留情面、不兜圈子、不绕弯子,敢直指问题;也要坚持出以公心、与人为善的原则,一分为二看问题,避免从个人恩怨、得失、利害、亲疏出发看事待人,防止颠倒是非、乱发私愤、乱扣帽子、乱打棍子,使批评他人真正成为帮助同志、增进同志感情的助推手。
三是真诚静心对待批评。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诚心接受批评。作为党员干部要做到眼界开阔、胸襟宽广,展开自己宽广的胸怀和展示知错就改的真诚,把别人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政治上的关心和个人成长的爱护,虚心地自觉地接受别人的批评,保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良好心态,把批评当作对党组织和群众监督的一种警戒,一面镜子,常想一想、常照一照,真正做到问题心中有数、缺点不能忽视,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敏锐性、思想上的警惕性和行动上的自觉性。
(三)要有坚韧的锐气,从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角度抓好整改落实。
人生了病关键要吃药治病,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关键也在于“排毒”、“治病”,有了问题就必须有不惧非议、不怕阻力、不畏困难的锐气抓好整改落实,切实取得成效。
首先、正视问题自我完善。批评和自我批评,本质上讲,是人的成长完善、事业不断进步的内在需求。作为党员干部要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决心和勇气,正视个人存在的问题,逐条进行分析,逐条制定整改措施,逐条抓好落实。组织上对一些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以及违法乱纪的问题,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刮骨疗伤”的要求,该严肃处理的坚决处理,决不手软。同时,将问题整改情况向组织报告,向群众公开,保证问题整改实效,不断自我完善。
其二,要在实践中自我革新。树立问题意识,以坦荡的胸襟,多讲自己的问题,多讲自己的短板,不遮遮掩掩,不文过饰非。把自己摆进去,素颜照镜子,才能看清、看全、看真自己。深挖问题根源,由表及里,由现象看本质,着重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政治纪律等方面剖析原因,洗污垢、清肌体、醒脑子,实现自己对自己的变革。
再是,要在学习中自我提高。学习是提高自我的基本途径。各级班子、每名党员也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边学边查边改;只有不断学习,要通过建章立制,强化制度硬约束,提高制度执行力,把批评和自我批评体现到党内生活各方面,使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常态化制度化,使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使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党性意识得到增强,才能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问题,才能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真正实现政治清明、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树立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良好形象。(市纪委机关党委供稿)